為何兩岸三地首富都將公司“落戶”開曼群島?
香港首富李嘉誠上周五宣布了震驚市場的“世紀重組”,旗下兩集團資產最終將分拆為兩間以開曼群島為注冊地的新公司。加上此前在開曼群島注冊的中國旺旺和阿里巴巴,兩岸三地首富旗下的企業(yè)不約而同選擇“落戶”開曼群島。
“巨頭”聚集的避稅天堂
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的開曼群島有兩個為世人熟知的身份——潛水勝地,和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在這里注冊公司,也就是俗稱的離岸公司,意味著你不需要在注冊地進行實質業(yè)務,而當地政府對這類公司沒有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資本利得稅、不動產稅等稅收,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費,具有高度的保密性、減免稅務負擔、無外匯管制等特點。
因此,這個面積不到260平方公里的英屬殖民地上,匯聚了數量驚人的外國注冊公司。全世界最大的25家銀行都在開曼設有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島內的金融業(yè)、信托業(yè)總資產已超過2500億美元。許多公司甚至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僅僅就在島上掛了一個郵箱地址。
美國公司尤其是島上的常客??煽诳蓸?、寶潔、英特爾、甲骨文等大型公司都在開曼注冊了子公司,并通過一系列復雜的財務路徑,將盈利轉移到這些子公司,從而規(guī)避高達35%的美國公司所得稅。難怪奧巴馬要酸酸地說:“這里擁有的不是世界最大的辦公樓,而是最大的逃稅大本營?!?/p>
對于那些赴外上市的中國企業(yè)來說,開曼群島也早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落戶地”。從地產界的碧桂園、世茂地產 ,到體育品牌李寧、安踏、特步,再到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奇虎360等互聯(lián)網巨頭,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公司,都是開曼群島的注冊企業(yè)。
避稅之外,開曼群島還有什么優(yōu)勢?
首先,因為開曼無外匯限制以及稅收中立的法規(guī),能夠讓企業(yè)的國際交易中的資金流動更為靈活,十分合適那些希望擴大股東基數,或是準備國際并購的企業(yè)在此注冊。
其次,在開曼群島注冊,也成為在對沖基金、國際投行中一種常見的金融工具。例如在中國,因為互聯(lián)網,教育以及傳媒等領域的外資引進有限制,需要引入外資或海外上市就需要通過VIE股權結構完成,即通過在開曼群島注冊境外公司,對境內公司進行100%股權收購,然后將開曼公司提交香港或是美國上市來完成境內公司海外融資的目的。
除了政策支持,開曼群島在金融服務法庭、律師、會計師等基礎設施上也頗具優(yōu)勢。世界知名的律所包括Maples and Calder, Walkers Global都在開曼設有專門的辦公室,也會專門面向香港的業(yè)務組,專門幫助香港和內地公司制定離岸公司策略。出現(xiàn)交易糾紛時,金融服務法庭中會有曾經在私營板塊經驗豐富的律師來擔當法官,以保證大規(guī)模海外并購交易順利進行。
李嘉誠為何選擇開曼群島?
對香港企業(yè)來說,非香港地區(qū)產生的利潤原則上不需要在香港納稅,因此一個香港的上市公司遷冊到開曼群島,避稅功能是很有限的。那么,李嘉誠將重組后的兩家新公司遷冊到開曼群島,到底為了什么呢?
據長實、和黃管理層解釋,新公司選擇在開曼群島注冊主要是出于重組的技術性考慮。由于此次重組交易額巨大,涉及分派新公司長地的實物股票,而根據香港有關法規(guī),這對于在香港注冊的公司是不被允許的。
另外,香港注冊成立的公司,可分派的股息及股份須受制于可分派的盈利儲備,而香港公司條例規(guī)定,旗下控股公司的盈利、財務投資出售盈利都不列入盈利儲備,令財務彈性受阻,相反,開曼群島注冊及成立的公司不受此限。
不過有人質疑,在開曼群島注冊的公司最大的便利在于重組和沒有資本金限制,這都是虧損公司的特征。顯然,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yè)不在此列。相比于這些“技術性”原因,人們更加關注遷冊背后,李嘉誠的“全球布局”。從2010年開始,李嘉誠海外并購投資的趨勢不斷加強,以歐洲為重點投資對象在基建、電訊、能源等各個板塊全面開花。將公司遷冊至開曼群島,將有助于進一步拓展海外并購項目。(文/邱海棠)
轉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為何兩岸三地首富都將公司“落戶”開曼群島?》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