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中美聚焦 ,作者中美聚焦
中美聚焦.
聚焦中美話題,關注中美關系,分享中美專家學者觀點。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小 i 導 讀
2022年1月15日,中美聚焦網(wǎng)在北京舉行新春茶敘,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多位學術委員出席活動,與其他中美關系專家一道回顧2021年的中美關系并對2022年提出期望。以下為學者們的部分觀點。
本文約2000字,讀完約5分鐘

達巍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國際關系學系教授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
2021年的中美關系不宜看得“一團漆黑”。最起碼,中美關系停止了過去三年“自由落體”般的下滑軌跡,大致上在一個低水平上震蕩徘徊。
需要警惕的是中美關系目前的“漂流狀態(tài)”。兩國關系可能在“漂流”中逐漸走向定型、定性,這未必符合雙方任何一方的利益。
從美方角度說,拜登政府在戰(zhàn)略設計層面是有備而來的,核心思想是“戰(zhàn)略競爭”,希望與中國“競爭性共存”。但是拜登在推進戰(zhàn)略部署過程中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中美之間的相互依存程度以及第三方力量與中國的依存程度。這種“高估”和“低估”導致美國的戰(zhàn)略落實打了折扣。
從中國角度說,拒絕用戰(zhàn)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系是對的。但從中長期來說,中方對中美關系“可欲”且“可行”的戰(zhàn)略目標方向需要更清楚的認識和表述。目前,中國似乎在平視外交和斗而不破之間“糾結”,對當前中美關系的引領作用發(fā)揮不夠。
2022年,中美關系有可能會處于一個相對比較平穩(wěn)的時期。美國中期選舉和“二十大”會讓兩國都更多關注自己國內(nèi)的事情。當然這讓雙方都更難以作出政策調(diào)整,但是也意味著雙方都不希望中美關系出現(xiàn)重大意外或者急劇的惡化。上半年中美雙方仍有一些空間,可以抓住時間做一點事情穩(wěn)定雙邊關系。

張沱生
中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原主任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
拜登政府上臺后不僅基本延續(xù)了特朗普的對華戰(zhàn)略競爭政策, 而且努力修復同盟關系以求共同打壓中國。在此情況下,2021年的中美關系未能像中方最初期待的那樣得到改善與穩(wěn)定。但與前有所不同的是,去年中美雙方的國際合作略有恢復, 對話也有所增加。中美關系止住了自由落體式的下滑, 進入了一種僵持狀態(tài)。
展望2022年,中共20大與美中期選舉分別為兩國國內(nèi)的政治大事,可能給中美關系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兩國經(jīng)濟半脫鉤的趨勢將繼續(xù)發(fā)展;臺海形勢也仍是雙方面臨的最大安全風險。此外, 2022年中美都將面臨較大的經(jīng)濟下行壓力,都將面臨更多國際挑戰(zhàn)。面對這樣的形勢, 中美雙方唯有根據(jù)兩國元首(視頻會面)達成的共識, 加強溝通對話,建設性管控分歧,推動在雙邊領域及在重大國際和地區(qū)熱點上的合作,才可能避免中美關系出現(xiàn)新的倒退。

倪峰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
中華美國學會會長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
中美關系自拜登上來以后似乎比前幾年平靜了些,這個平靜和拜登建制派的特質(zhì)有關,他用比較傳統(tǒng)的方式處理對華關系。但在平靜的局面下,有兩點讓人挺擔心,一是拜登的對華戰(zhàn)略競爭是“體系化”的,二是美國尤其是拜登的對華認知持續(xù)惡化,越來越負面。
中美關系到底定型了與否?競爭到底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我們應該更多的去從歷史的這些經(jīng)驗中去找一些東西。對于過去一些大國競爭當中的一些歷史經(jīng)驗的回顧,可能會為我們未來看中美關系怎么走,提供一些借鑒。
王緝思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北京大學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
中美戰(zhàn)略競爭主要體現(xiàn)在核心技術、科研和人才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以美國為對標,中國在技術上形成了“多數(shù)領域還是跟跑,少數(shù)領域已經(jīng)并跑,極少數(shù)領域才有領跑”。
在人才方面,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中,有59%效力于美國大學和公司,11%效力于中國大學和公司,10%效力于歐洲大學和公司。這個59%效力于美國大學和公司當中有29%的人本科是就讀于中國的。
就未來展望,少數(shù)領域中國是取得領先優(yōu)勢,勢頭迅猛,但是在大多數(shù)領域的劣勢還是十分明顯。
何亞非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原主任
外交部原副部長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專家
新的一年地緣政治競爭加劇,世界經(jīng)濟持續(xù)下行,新冠疫情反反復復,網(wǎng)絡安全風險倍增,氣候變化愈演愈烈,國際局勢動蕩不安。中美面臨如此嚴峻的全球性挑戰(zhàn),唯有合作應對才是出路。還是那句話,“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搞好中美關系,沒有一條理由搞壞中美關系”。無論是“冷戰(zhàn)”還是“冷和”,都是死胡同。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平臺無關
原文:中美聚集
排版:王博涵
審校:劉聰、高丹
原標題:《【新聞速遞】2022:中美關系的困局與變局》
閱讀原文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新聞速遞】2022:中美關系的困局與變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