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選對手術方法很重要
近年來,良性疾病行子宮切除術比率不斷減少。此外,使用腹腔鏡進行子宮切除比率不斷增加。這些改變反映了微創(chuàng)手術比傳統(tǒng)開腹手術存在明顯優(yōu)點,包括住院時間短、失血量少、傷口小和腹壁并發(fā)癥減少。
從 2013 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微創(chuàng)手術樣本取出造成的風險。雖然組織分碎術可以使子宮切除的傷口盡可能減小,但是也要考慮到組織分碎術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兩大類:損傷臨近組織血管和組織破壞或播散的風險。近期,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yī)院微創(chuàng)婦科手術部門的 Cohen 醫(yī)師對此進行總結,并發(fā)表在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上。
電動分碎術最常見的損傷是血管和腸道損傷。據分析,手術醫(yī)生的經驗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此外,手術視野欠佳和設備發(fā)生故障也是損傷腸道和血管的影響因素。
有文獻報道分碎術還可造成良性或和惡性組織播散。分碎術可造成組織碎片漏出,并且廣泛播散,因此需要仔細收集所有組織碎片,確保所有組織完全取出。但是,即使經過大量沖洗和腹部檢查,還是可能存在組織殘留,導致醫(yī)源性并發(fā)癥。
良性婦科疾病組織播散可能導致術后立即出現不結局,包括腹膜炎、膿腫形成和腸梗阻。晚期并發(fā)癥包括植入,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等。
惡性組織播散也可能發(fā)生,比如隱性惡性腫瘤在分碎術后才被檢出。最常見的是子宮肉瘤,尤其是平滑肌肉瘤,這種疾病很難在手術前確診,其表現常常和平滑肌瘤混淆。
現在,更多人關注的是術前良性平滑肌瘤和子宮肉瘤的鑒別。腫瘤大小和生長速度的評估并不能準確的預測惡性腫瘤。盆腔超聲顯示肌瘤和肉瘤具有相似特點,包括不規(guī)則血管分布,低回聲區(qū)和中央壞死。雖然罕見,但是平滑肌肉瘤是一種侵襲性惡性腫瘤,且預后差。5 年整體生存率小于 50%。即使處于疾病早期,復發(fā)風險也很高。因此,正確區(qū)分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很重要。
由于微創(chuàng)子宮切除越來越多的應用,組織碎片收集的局限性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分碎術可能導致相關損傷和組織播散,因此必須與經腹子宮切除術的方法相互權衡,選擇最優(yōu)手術方法。子宮肉瘤在術前很難確診,并且該疾病預后差,存活率低,容易播散。因此,為了降低播散風險,分碎組織時必須考慮使用安全圍護系統(tǒng),或經陰道或小切口手動取出。對于大多數病人而言,微創(chuàng)子宮切除術仍然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轉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子宮肌瘤:選對手術方法很重要》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